有这样一种疾病,会让骨骼变得脆弱易碎,哪怕是轻微的跌倒、甚至日常的弯腰、咳嗽都可能引发骨折,它就是骨质疏松症。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让我们跟随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医师胡咏新,学习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打赢骨骼健康“保卫战”。
悄无声息的“骨骼危机”
66岁的王阿姨在2021年不慎跌伤,导致了左侧胫腓骨骨折。植入钢板固定2年后,因为骨折修复欠佳,钢板迟迟未能摘除。骨密度检查显示,王阿姨股骨颈、腰椎等部位骨密度T值远低于正常水平,属于严重骨质疏松。胡咏新主任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帮助王阿姨实现骨折修复,顺利摘除钢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胡主任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被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和骨脆性增加,进而发生骨折。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通常是在骨折发生后,才发现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
这些高危人群请自查
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骨量流失速度加快,属于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但骨质疏松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属,一些年轻人也会被它“盯上”。特别是缺乏运动、日照不足的人群,钙质吸收与骨骼强度会受到严重影响,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此外,长期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概率。
胡咏新主任还提醒,骨质疏松可能还会与其他内分泌疾病“相伴而行”。大家在关注骨骼健康的同时,也要重视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内分泌器官的检查,做到多病同防。
“三管齐下”的强骨方案
骨质疏松并非“衰老的必然”,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胡咏新主任认为,对于科学防治骨质疏松,需要“三管齐下”。
改善习惯:饮食注意富钙、低盐、优质蛋白摄入,保证充足的光照及户外活动。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功法,能有效改善肌力,提高骨量。吸烟、过量饮酒、浓茶和咖啡都会加剧钙的流失,务必要节制。
主动筛查:DXA骨密度检测是诊断的“金标准”,年龄>65岁的女性和>70岁的男性,存在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以及有脆性骨折的成年人,都应定期筛查。
药物治疗: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规范使用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基础补充剂等。中医临床辨治采用补肾填精、健脾活血等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骨质量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讯员 姚灿安 罗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