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频道 >

上半年险企增资发债超去年全年

时间:2023-07-07 09:56:19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本报记者 房文彬

近期,多家险企相继披露增资发债计划。《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发现,今年以来,无论是头部机构还是中小险企,相继通过增资、发债等方式“补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30日,险企资本补充规模逾8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540.47亿元。

险企增资频现,资本实力得到夯实


(资料图片)

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信息来看,近期又有多家险企集中发生资本变动,其中不乏大额增资获批。

6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行政许可信息,同意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40.79亿元,增资后的注册资本将变更为110.56亿元。这是上半年最大规模的增资。

6月21日,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变更注册资本申请获批,新增10亿元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至60亿元,无新增股东。值得注意的是,泰康养老上一次增资是在2022年3月,彼时获批增资10亿元,注册资本由40亿元增至50亿元,增资目的更偏向于满足偿付能力要求。

6月25日,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10亿元增资获批。本次增资由现有股东按照原持股比例等比例增加。增资后,太平财险注册资本将达71.7亿元。太平财险在公告中表示,增资是为进一步充实资本实力、支持业务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保障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中小险企增资需求同样旺盛。

6月20日,厦门银保监局官网发布关于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批准君龙人寿注册资本从15亿元增至21亿元。增资后,君龙人寿原有股东及出资比例保持不变。

除获股东注资外,还有一些险企通过增资扩股引入外部投资者,进行跨界布局。如1月4日获批增资的爱心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3.2亿元均由新增股东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认购。爱心人寿表示,增资是为保障良性发展,继续打造“医康养保”连续服务产业链,参与并推动金融养老生态体系建设。

华创证券表示,偿二代二期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评估标准显著提升,短期内令中小险企资本充足度承压并刺激部分险企补充资本,中长期有利于保险业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发债成本降低,“借新还旧”更划算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发行的444亿元资本补充债中,票面利率不断走低,且涉及“借新还旧”。

顾名思义,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旨在补充资本,且发行期限在5年以上(含5年)。该类债列于保单责任和其他普通负债之后,但先于保险公司股权资本。自2015年被允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以来,保险公司已发行资本补充债超3500亿元。

数据显示,险企2018年发行的资本补充债票面利率为4.8%-5.5%,今年利率大多为3%-4%,这意味着险企发债成本有所降低。

5月24日,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20亿元“23人民人寿资本补充债01”,票面利率3.32%。该公司5月18日赎回的同等规模资本补充债“18人民人寿”,票面利率5.05%。

6月1日,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20亿元“23人保集团资本补充债01”,票面利率3.29%。6月7日,该公司披露,赎回180亿元10年期资本补充债券。据悉,该债券发行于2018年6月,票面利率4.99%。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今年市场利率走低的情况下,符合行使赎回权条件的险企“借新还旧”是必然选择,这是推高上半年发债规模的原因之一。对险企而言,发行资本补充债能提高偿付能力,利于抵御风险,更好实现盈利。同时也有利于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主体,丰富投资品种。

永续债“破冰”,资本补充渠道进一步拓宽

《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2》指出,当前,我国社会资本进入保险业意愿降低,外部资本供给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多数中小险企难以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回报,现有股东缺乏增资意愿,对潜在投资人的吸引力不足;从严的公司治理监管,让有意愿、有实力、满足资质要求的投资人趋少;整体经济环境承压,部分险企现有股东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近年来,监管部门支持险企通过适当途径补充资本金,不断拓宽资本补充渠道。2022年9月实施的《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险企可通过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即“永续债”)补充核心二级资本,此举拓宽了险企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

今年3月10日,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发行永续债20亿美元,初始年分派率6.4%。永续债这一险企融资“补血”新工具实现“破冰”。

平安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维逸表示,监管部门允许险企发行永续债,从发行主体、发行条件和减计、转股及赎回条件等方面作出规定,有助于进一步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加核心二级资本、提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并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标签:

消息推送